诸葛亮,字孔明,号卧龙,三国时期蜀汉丞相,他是个伟大的政治家,在治国上有一套本领。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,和大家一起分享。
他把法家的严厉与儒家的仁厚结合在一起,作为蜀人的陈寿对此有最贴切的评价:“刑政虽峻而无怨者,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。”在三国之前,重刑法者给人的印象都不好,比如商鞅、李斯,因为他们只在乎效果,而完全弃道德于不顾。诸葛亮执行军法是比较严厉的,比如斩马谡,这虽有可争议之处,但也不能认为是冤杀。在政治斗争中,他手段是温和的,比如处置李严上,并没有采取杀人灭口的手段。
在大战略方面,诸葛亮有长远的目光。初出茅庐的隆中对,向落魄中的刘备指明进军川蜀的战略大方向,这是刘备否极泰来的关键决策,难怪乎刘备对他无条件地信任。联吴抗魏是他的第二个大战略,在荆州丢失、关羽身死、刘备夷陵大败的背景下,他能从战略高度出发,坚持联吴抗魏的方针,殊为不易。怀柔蛮夷是他的第三个大战略,这是他的民族政策,七擒七纵孟获,攻心为上,蛮夷归服,不仅为蜀国赢得内部稳定,还吸纳大量蛮夷武装力量。
诸葛亮也有不足之处。首先,他的军事指挥能力不强。中国人几乎都知道《三国演义》,小说把诸葛亮塑造成为一个军事奇才,这是不符合历史的。陈寿评价他:“盖应变将略,非其所长欤!”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的评价可能更有代表性:“亮志大而不见机,多谋而少决,好兵而无权。”一针见血指出诸葛亮的权变机谋水平是不够的。五次北伐,兴师动众,每每光打雷,不下雨,稍稍遇挫,便束手无策,基本上都是无功而返。没有奇谋妙策,往往陷入笨拙的阵地战、攻坚战,补给线过于漫长,是以难有大突破。
其次,诸葛亮用人的本领不高明。诸葛亮凡事亲历亲为,惟恐哪里出差错,权力都操之于己,对别人的能力不是太放心。他好不容易看上的马谡,本是谋略家,却偏让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,出了事后又一杀了之,自毁长城,这是用人不察的证据之一。大将魏延每每提出取道子午谷攻长安的计划,诸葛一概否决,在自己屡屡受挫之时,也不愿意尝试,弃良将于不用。宋代著名军事理论家何去非曾评价诸葛亮:“有立功之志,而无成功之量;有合众之仁,而无用众之智。”如何用好手下这帮人,这种领导的艺术,诸葛亮还是略为欠缺。
每日更新三国中你所不知道的内容,关注公众号 "猎国网":三国人物历史那些事儿(点击可复制),回复关键词"人物"即可了解三国人物的风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