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渡之战简介和图解
1、原因:袁少对现有领土不满意。如果他想扩张,就必须进攻南方的曹操,并命令陈林向世界求情。
2、课程:两军在官渡对峙。因为徐佑加入了曹操,他叫曹操的袁绍去吴超储粮。曹操夜袭吴超。袁绍的军队因粮草不足而松懈。高兰和张下巴涉嫌向曹操投降。袁绍的军队很松散。
3、结果:袁绍被曹操打败,只有800余人骑马回河北。
出自官渡之战的成语
倒屣相迎,暗度陈仓,以少胜多,骄兵必败,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
历史上真正的官渡之战
东汉咸帝建国五年(200年),曹操军与袁绍军在官渡(今河南中牟东北)举行了一场战略决战。曹操在吴巢(今河南封丘以西)突袭袁家粮仓,击败袁军主力。这场战争为曹操统一中国北部奠定了基础。
官渡位于许昌(今河南省许昌市)北部,黄河以南,距许昌不到200里,是从河北向河南进军的军事枢纽。它以震惊世界的官渡战争而闻名。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东北2.5公里官渡桥村。
东汉末年黄头巾农民起义虽被镇压,但却冲击了汉代地主阶级的统治,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化为乌有。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,全国的州、县官员垄断了军权、政权,地主和强权也组织“部落”(私人武装力量)占领领土,形成大小分裂势力,演变成一场长期的争权夺利、相互融合的战争,造成中原“白骨外露,千里无鸡啼”的惨状。
当时的分裂势力,主要有河北的袁绍、河内的张扬、烟雨的曹操、徐州的吕布、扬州的袁树、江东的孙策、荆州的刘彪、幽州的公孙赞、南阳的张秀等,袁绍、曹操逐渐发展壮大。
建安三年(198年),袁绍打败公孙赞,占领了清、游、吉四州。建安元年,曹操将汉西安皇帝带到许昌,形成了“挟君令臣”的局面,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。建安第二年春(197),袁树成了Shouchun的皇帝(今寿县、安徽省)。曹操以“侍帝不臣”之名,去讨袁书,将其消灭。之后,吕布被消灭,他利用张扬部门内部的纷争取得河内县。
从那时起,曹操的部队西抵关中,东抵兖州、河南、徐州,控制了黄河以南、淮河以北、汉代等地区,从而与黄河下游的袁绍形成对峙。袁绍的兵力远高于曹操,他不愿投降曹操。他决心与曹操作战。建安四年(199年)6月,袁绍选派10万精兵、1万匹马进攻南方许昌,官渡战役开始。
汉建安五年(200年),曹操统军在官渡(今河南中牟界)地区击败袁绍军。东汉末年,强者扶植军队割据中原。当时,袁绍有四个郡:吉、清、你、你。他依靠军队的丰产粮食,计划在燕虞两府杀曹操。建安五年一月,袁绍率十万大军南下。在此之前,曹操为了避免内讧和后患,打败了与袁绍联合的刘备,安顿在易守难攻的官渡上。今年4月,曹操在白马杀死袁将军阎良,击败袁军。
袁绍战败于战争之初,精神受挫。他把部队的师改为关闭营地。两军在官渡会合了几个月。在此期间,曹操因缺粮、缺兵,一度想回许昌(今河南许昌东)。战略家荀子认为,曹军必须利用弱敌和强敌。相反,袁军轻视敌人,内部不和。经过长时间的僵持,会有变化,他可以大获全胜。
曹操一言为定,出兵攻打袁家的粮食战车;他还率领5000名精兵攻打袁家的吴巢(今河南)粮村,歼灭袁家的军队,烧毁了所有储存的粮食。消息传来,袁绍的军队被震垮了。曹操趁机攻打全线,歼敌7万多人,袁绍和儿子只带领800多人北上逃窜。官渡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,袁少泽从未恢复。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著名案例。
官渡之战故事概括
官渡战役是一场战略决战,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。东汉西安五年(公元200年),袁绍南下二十万兵力,攻打许昌,一举消灭曹操。不久,袁绍率部渡江与曹操主力作战(当时只有4万人)。
当时,袁绍在兵力、粮草、领土占有等方面都比曹操高明得多,但袁绍骄自大,轻视敌人,任性,怀疑谋士,屡次错失良机。曹操才华横溢,足智多谋,积极进取。曹操采纳徐佑的建议,让袁绍(原袁绍参事,后被袁绍怀疑转到曹操的账户)暗中攻击吴超,放火烧袁绍的粮草,使袁绍的军队一个接一个地动摇和分裂。曹操攻打全线,歼灭袁绍主力。最后,袁绍只带了800名战败的士兵渡过黄河,逃回河北。
每日更新三国中你所不知道的内容,关注公众号 "猎国网":三国人物历史那些事儿(点击可复制),回复关键词"人物"即可了解三国人物的风采。